深圳市万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收藏本站 联系方式 关于优盈娱乐
首页-优盈娱乐-注册登录站

定制高速高光机、精雕机设备研发生产厂家

寿命长达10年,精准度达0.01MM,效率高

免费打样咨询:
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盈资讯 > 行业资讯

马来西亚公主厌世脸爆红国际,娘胎自带奶凶气质:别惹公主不高兴

文章作者:佚名 人气:发表时间:2023-09-11 11:53:21

在新西兰打工旅行的一年里,我常常接触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他们黄皮肤,黑眼睛,长着一张与我们并无二致的脸,开口说的也是普通话或粤语,甚至同我们一起庆祝农历新年。但当我以为是遇到了同胞上前询问他们来自哪里时,却会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我来自马来西亚。


「哦,马来人啊。」我习惯了这样的简称。


「不是马来人,是马来西亚华人」不管多麻烦,他们都一定会郑重地纠正我。


一开始我并不了解他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简称,直到我在旅行的过程中结识了他们中的更多人,因为语言和文化上的亲近,都很自然地成了朋友。在跟他们或浅或深的交流中,对他们的认知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慢慢拼凑出「马来西亚华人」这个群体更接近真实的模样。



其实我们对于「马来西亚华人」一点都不陌生,从演员杨紫琼、歌手梁静茹,到在羽毛球场上跟林丹做了一世瑜亮的李宗伟,再到这些年在《奇葩说》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胡建彪、颜如晶,他们都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杰出代表。


说来有趣,你不能叫他们“马来人”,但是说他们是“马来的”就没有问题。因为现在的马来西亚华人大多数都是第二、第三代移民,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都是地地道道的马来西亚人。


他们的祖先大都在十九、二十世纪,这动荡的两百年间离开中国去到马来西亚——在那场“下南洋”的浪潮里,大量居住在东南沿海的中国人,有的因为躲避战乱主动离开,到海外寻觅新的家园。有的则是被卖到国外做苦力的契约劳工,也就是俗称的猪仔,因为不识字被骗跟蛇头签下契约,从此终生回国无望。


坐船下南洋的华人


在那段时间,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华人挤在大大小小破陋不堪的船只里,漂泊到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现在这三个国家的华人数量大约有两千多万,占到海外华人总数的一半)等东南亚的群岛之上,在这片炎热而陌生的土地上安营扎寨,建立起新的家园。


19、20世纪华人“下南洋”路线图


其中相当的一部分,到了马来西亚。


故国的日子水深火热,在他乡讨生活也并不容易,初到马来西亚的华人通过割胶、采矿、跑码头可以勉强维持生计,条件好一些的开家餐馆或者做点小买卖,同乡邻里之间相互扶持,日子也能过得不错。就这样,他们不仅在马来生存了下来,还建立起庞大的华人社区,华人也渐渐成长为马来西亚仅次于马来族的第二大种族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华人是一个无论漂泊到哪里,都能在当地建立起“China Town”的民族。那些下了南洋的华人并没有移风易俗成为一个”本地人”,他们反而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华人文化传统。


而如果论及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保留程度的话,第一名可能不是这些年移民火热的美国或澳大利亚,也不会是华侨人数最多的印尼,甚至不是华人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新加坡。而很可能,是马来西亚。



在印尼,由于政府的强烈打压,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他们无法保留自己的中文名,也禁止庆祝中国新年。在泰国,政府系统地接纳华人融入泰国社会,建立了和谐的社会族群关系。至于新加坡,虽然华人比例高达90%,但总理李光耀出于“国运”的考虑,主动消灭了中文教育,甚至关闭了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举国学习英语和马来语。而只有马来西亚的华人,几乎完整地传承和保留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正如他们在称谓上所坚持的那样,他们对“华人”的身份很在意,这份认同感并不因为一两百年的时间或是几千公里的距离就有所削减。


谈到宗教,我们这代国人可能大都会颇为自豪地说自己是无神论者,信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但马来西亚的华人中,除了常见的信佛、信耶稣的,还很多人因为祖籍是中国南海,信奉的是观音或者妈祖。而很多“跑江湖”的,每天必拜的是关羽关二爷和财神。除此之外,齐天大圣、活佛济公、甚至是“身份卑微”的土地公,也常常毫无违和感地出现在他们的神龛之中,每日祭拜从不间断。这些并不是马来华人的“创造”,而是我们曾经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我们在某个动荡年代遗失了的东西,身在海外的马来西亚华人们都替我们完整地保存着。


华人聚集的地方随处可见这样的神龛


除此之外,他们还把闽粤华人的“宗族”文化带到了马来西亚。走在槟城的街头,随处可见一些挂着 “陈家会馆”、“周氏宗祠”牌匾的深宅大院。也正是这种强大的以血亲为纽带的家族文化,维系了宗族内部巨大的凝聚力,让他们能够在异国生存和延续下来。时至今日,他们中的很多家族依然保留着家族大事由族长主持,在宗祠商讨和决定的习惯。


我在马来西亚时认识了一个的开 Uber 的华人司机,聊天中跟我讲起去年回中国探亲的事——他的祖籍在广东佛山一代,去年因为家族长辈的动员,举家飞到深圳然后坐大巴到佛山探亲,一共去了七十多人,几乎是包了半架飞机的规模,到了当地还专门请了导游,包了两辆大巴。“还没有全部都去,因为很多老人小孩出远门不方便,要是全部都去的话,得一百多号人。”而他们到了佛山,并没能找到当年的老宅,最终一家老小七十多人寻见的唯一一个亲人,也是血缘上远得不能再远的“舅舅的四姨父”。


而这一切中华传统文化在马来西亚得以延续的根本,是语言的传承。


我所认识的马来西亚华人朋友们,熟练掌握四种语言几乎是他们最基础的“标配”:国语(普通话)、粤语、英语、马来语。更多的人因为家族传承的缘故能说多达五六种的语言,除了前面四种必备语言之外,还有闽南语、客家话等。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能用中文和我流利没有障碍地交流。


Kelly 是我在新西兰认识的一个女生,她是我所见过的马来西亚华人里中文最好的。咬字清楚、发音准确,还会用大量的成语、俗语和典故,甚至能跟我说出“马来西亚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云南省”这样的话,以至于一开始我根本不相信她是马来西亚人。后来才知道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中文教育——她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因为靠近新加坡的关系,Kelly从小看中文口音更加标准的新加坡电视剧长大,练就了一口标准的发音。而他的祖父下南洋前曾是私塾里的教书先生,满腹经纶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所以她从小就被鼓励读唐诗宋词,家里还时常给她买台湾或大陆出版的绘本来看。后来因为中文优异的关系,Kelly 还成了 Agoda 的培训师,专门给马来西亚的中文接线员培训。


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以马来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学习中文既不“经济”,也不“实用”。但迁居马来的华人们,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中文的教育。尽管他们很多人自己文化水平并不高,一方面自己还要艰难地学习马来语以融入当地的社会,但是一旦回到家里,关起门来跟孩子交流都坚持只说中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视的普及,华人们还通过各种方法引进了香港的电视台(大陆的当时无法引进),为的是让子女从小看中文媒体的节目。所以这一代马来西亚华人,也是跟我们一样从小看着《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这些经典的港片港剧长大的,很多人一口流利的粤语,也都是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习得的。


“浪奔浪流”同样是马来华人的珍贵记忆


顺带一提,世界上最长寿的中文报纸不在中国,而是马来西亚的《光华日报》。这份报纸1910年由国父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联合当地华侨所创立,比《人民日报》还早38年创刊,一百多年来作为马来华人了解国内新闻时事的重要渠道。而“光华”的意思其实就是,光复华夏。我在槟城的时候还专门找到这家报社的当年旧址,可惜已经人去楼空,不知道搬去了哪里。


目前最长寿的中文报纸,光华日报
光华日报报社的旧址,位于槟城

而马来华人对于华文学校的投入和建设,更是不遗余力的。他们把私塾教学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过去教授的是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传统教材,后来开始跟随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逐渐形成华文小学、华文中学,包括华文大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学体系。


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用的教材


在马来,绝大部分的华人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华文小学。很难想象,在国土面积并不大的马来半岛,竟然星罗棋布着一千多所华文小学。华人子弟们在这里接受严格的中文教学,一般情况下只准说中文,如果被发现说方言(粤语、客家话等),是要被记过处罚的。

不少马来西亚的华校也拥有近百年的历史


华人们还集资在马来西亚建华文大学,除了富商大贾的慷慨捐赠外,更多的是底层马来华人奔走忙碌地辛苦集资。其中包括那些三轮车夫们,他们曾共同约定,把一天拉车赚到的所有血汗钱都捐给华文大学的建设。现在马来西亚作为全球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一个保留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拥有目前东南亚唯一一所以中文教学的大学——南方大学学院。



然而可能只有马来西亚华人们自己知道,这一切来的有多不容易。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很难说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由马来族独揽大权的马来政府这些年强行推进马来文的教育,使得华人的中文教育在马来西亚一直举步维艰。


1955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法令严格限制华文学校牌照的发放,并且规定所有以中文为语言媒介的学校都拿不到政府的津贴。这使得大量华人子弟在从华小毕业之后,迫于华文中学高昂的学费,只能转去学费较低的公立中学读书。而这样的学校里,教学语言为马来语和英语,要学习中文的学生,需要在放学之后留校,把学生聚集到一间教室由外聘中文教师授课。


因此,想要继续进修中文的华人子弟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人都就此无奈地放弃了继续学习中文的机会,中文水平就此停留在了小学程度。政府的不断打压也使得华文中学的数量持续衰减,从原本的几百所,到现在仅存61所。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马来华人在马来西亚建立的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被认可和接受,唯独遭到马来西亚本国政府的拒绝——政府至今不承认华文中学的高考成绩,也就是说,只要是华文中学的毕业生就无法进入到本国的所有公立大学学习。


马来西亚虽然国土面积不大,却有着十多所不错的公立大学,学费低廉、设备先进,其中的几所还有世界排名。但是华文中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成绩再好,都不会被任何公立大学所录取。相比之下,马来人只要成绩及格,几乎是100%会被公立大学录取。


所以很多从华文中学毕业的学生只能去学费更加高昂的私立大学继续深造,或者就是留学海外。不论哪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付出极为巨大的经济成本。但只要家庭负担得起,不少华人家庭依然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这条显然更难走的路。



当然,华人在马来西亚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远远不仅仅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


说得残忍一些,马来华人们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占据了经济上的主导地位,但是在政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当做“二等公民”来对待。


由于马来西亚是一个苏丹统治的穆斯林国家,一些宗教问题让华人长期颇受困扰。比如他们在被要求不在公共场合食用和售卖猪肉的同时,却要忍耐周围的人毫无顾忌地吃牛肉——相当多的马来华人信奉观音,有不吃牛肉的规矩,但却从来没得到过重视,超市和市场里从来没有停止售卖过牛肉。

更严重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有一年穆斯林的斋月(封斋期间穆斯林白天不进食),有个华人老奶奶仅仅是因为白天在广场上售卖食物,就遭到当地穆斯林激进份子的一顿毒打。


而当年“五一三屠华事件”的给华人的创伤尚未痊愈,如今马来政府新出台的一些政策,又一下下地刺痛着华人的本就敏感的神经。比如在马来,同一套房子房地产商会标上两种价格,一种是给华人的,一种是给马来人的,马来人的价格要便宜上许多。这是政府的强制规定,哪怕这个楼盘的投资和建设都是由华人完成的。再比如,政府规定马来西亚的任何一家企业,强制保留30%的工作岗位给马来人,因此很多华人企业不得不无奈地养着一群好吃懒做的马来人员工,而很多勤劳肯干的华人却因此失业。


这跟华人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马来西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整个马来仅有10%的人在纳税以支持国家的建设,其中华人给整个国家贡献的税收占到八到九成。而并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华人,每年还要额外地缴纳大笔的钱去给每个邦的苏丹国王修建他们富丽堂皇的皇宫,供养他们骄奢的生活。可以说,没有华人,就没有现在的马来西亚,但是马来西亚政府却没有给这个民族应有的公正待遇。


正因为华人在这个国家付出和得到完全不成正比,这几年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下降得厉害,从过去的顶峰时期的接近40%,降到现在20%左右,几乎是断崖式地减少了一半。当年想方设法来到这里的华人们,如今又在想方设法离开这里。


“能走的已经都走得差不多了。”我的另一个朋友SS 这么跟我描述。“郭鹤年你知道吧?马来西亚首富,世界糖王!他的糖厂被当时总统夫人的亲戚看上了,然后运用各种政治手段抢过去了。他一气之下把资金全部投资到了印尼和澳大利亚,然后全家搬去了香港,再也没有回来大马。”


更多的普通人不能像首富那样潇洒,但是也竭尽所能地“用脚投票”。大部分人通过找工作移民到一衣带水的新加坡,那里更健全的社会制度,更高的薪资,以及平等的公民待遇。


SS就是这么打算的。“我回去之后就想办法去新加坡找工,一直工作到我死为止。” 和他告别前我问起他之后的打算,他非常坚定地这么说。


但是新加坡毕竟是个弹丸之地,承载不了那么多人的移民愿望。于是很多人又把眼光放向了“南洋更南”处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致于两国政府因为担心非法移民的涌入给马来西亚的签证增加了诸多限制,比如打工旅行签证一般都是一年期,给马来西亚的只有半年期,而且单独增加了不能为同一雇主工作超过三个月的规定。


同时,近些年中国的崛起也给一部分马来华人带来了新的曙光。现在的马来西亚,机场和大型商场里随处可见铺天盖地的 VIVO、OPPO 广告,以及支付宝支付的标识,甚至有不少马来人和印度人开始主动学习华语以提升竞争力。甚至我最近一次听到“一带一路”这个词,竟然还是从马来西亚朋友的口中。


当今的马来西亚已经很难忽视中国的巨大影响力,许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在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谋求“回北洋”发展。很多的华人子弟中学毕业之后都申请去中国留学然后留在中国工作,再者如颜如晶、胡建彪另辟蹊径,靠一档综艺节目也杀进了浩浩荡荡的“北漂”队伍。


但更多的马来西亚华人,依然站在十字路口观望。他们既没有经济能力举家移民去发达国家,也并不想回到早已没有亲人在的中国。他们也早已习惯了马来西亚的生活,虽然时不时遭受不公,但也远远没有到“难民”的程度,只要忍气吞声,日子也还能过得下去。


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参考资料:

[1].林水壕, 群静山合. 马来西亚华人史[J]. 1984.


[2].MASK MAN, 大马华文教育血泪史之三:千古罪人陈修信与华社族魂林连玉.[OL].
2013.

[3].赵海立. 政治认同解构: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5(4):27-33.

[4].洪丽芬. 马来西亚华人家庭语言的转变[J]. 东南亚研究, 2010(3):73-78.

[5].何灿然. 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个怎么样的存在[OL].海外利益研究, 2016.

[6].Tan C B. Chinese in Malaysia[M]. Springer US, 2005.

[7].Tan C B. Chinese Religion in Malaysia: A General View[J]. Asian
Folklore Studies, 1983, 42(2):217-252.


————————————————————————————————————————

PS:这篇文章标题为《不是马来人,是马来西亚华人》,原文发布在我个人的公众号 寒蝉纪(hanchanji)上,欢迎关注,如有需要,请联系微信号 Nerome777 授权转载。

马来西亚,一个我反复去了二十多次的国家。不好好回答这个问题,感觉对不起在异国遇到的每一个活着的故事。

(PS:没有照相习惯,图片过阵子去马来补拍)


目前华人在当地的经济地位很高,但是是政治上的二等公民,马来西亚有诸多的针对马来人的优惠政策和对华人的不少限制,可以就华语教育这一点来聊聊他们的不容易。


如果你初到马来西亚,接触这里的大马华人,可能会和我一样的惊讶,这普通话怎么这么溜。而随着你进入到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惊讶会一次次来临,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很多只在文言文或者只在民国时期文学作品里出现的辞藻,会毫不违和的从他们嘴中说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说来特别惭愧,我掌握的“中国话”才2.5门,会广东话,普通话,能听闽南话。但接触下来的大马华人,普遍熟练掌握三门或以上的中国话,深深的不解在心里留下了困扰。


这个困扰是在餐桌上解开的。第一次的马来行程,六天的时间几乎吃了六天的中国菜,唯二的东南亚菜也是吃的中国人炒的,带路的董事长会略带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支持下华人自己的餐厅嘛。


也就是从这些华人餐厅里,我管中窥豹的找到了华语传承的答案。

走进很多华人餐馆,如果你细心的观察,总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三三两两的证书或者奖杯。

这些奖杯写的,不是金牌菜品蛋炒饭,不是大马星厨某某某,也不是大众点评五星店。

朴素的证书上写的往往都是草草的几字:支持华教,功德无量。


类似的证书,一次次的出现触动着我的内心。直到一次,我在一个Food Court(一种大排档联合体)的肉骨茶档口,一个略显油腻的角落,熟悉的奖状模糊了我的双眼。穿过砂锅里蒸腾出的药香,看着老板那略显风霜却专注的脸庞,我开始了一个过客的思考。


任何的政权寻求的都是稳定,稳定需要统一,统一需要同化。尤其是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同化各民族,想必是国策之一。要同化一个民族,同化他的语言和文字必定是重中之重,几十年来的马来西亚,不乏一种将华语保护视为种族主义,沙文主义的政治偏见。


在这样的土壤下,华文学校失去了政府的津贴,受到了政府对文凭的歧视对待,面对过内外的各种同化的陷阱和诱惑。但直到今天华校依旧在顽强成长,不被政府认可的独中文凭的含金量在国际上甚至高于政府认可的文凭。支撑着这样的文化传承是因为什么?我不知道正确的答案。


但我仿佛能看到的穿街过巷的教育工作者们努力的筹集资金:

仿佛能看到小到路边摊的一碗碗肉骨茶都在浇灌这华语学校的地基:

仿佛也看得到几代优秀的年轻人放弃了看起来更高大上的工作,投入到华文传承的事业中。


因为这一次次的努力,一代代的捍卫,百年过去了,在这里,海南话依旧是海南话,潮州话还是潮州话;福建话叫闽南话,广东话叫广府话,但普通话不普通,叫做华语。


停止了这些思考,我问了问肉骨茶档口的老板:“老板,那个奖状我看到了很多,我可以问一下你们为什么都这么支持华教吗?”

老板笑着说:因为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是个香蕉人(banana:外面黄的里面白的)。

也许这就是正确答案吧。


纵有千般险阻、误会与困苦,华人的努力却不曾间断。来看看为中华崛起铺过路的先驱?

历史上有哪些成就颇高但鲜为人知的人?

它们就是东方文明全盘接受了西方的要求,让干啥就干啥之后,最终呈现出的样貌。


那样积贫积弱,那样奴颜卑微,那样混乱低效,那样自恨自弃。


它们是西方强国的后花园和欢乐场,供其赏玩,任其猥亵。


东南亚除了新加坡这个特例以外,整体发展程度是不值一提的。而建立在贫穷弱乱基础上的友好淳朴,并不值钱。


我们今日来之不易,保持尊严,砥砺前行吧。


————分割线————

昨天的亚洲杯比赛,国足逆风球击败泰国。里面有一个比较恶心人的细节:对方拥有越南血统的“准白人”特里斯坦频繁下黑手黑脚,激怒了我们的小伙子金敬道。

这个只有1米7的二手白人以为自己可以像在泰国一样靠一张山寨高加索脸横行,做了恶事还一副自己得理的样子。结果迎头就被中国队的金敬道狠狠推了一下,然后撞胸顶头,完全不退让。

我们不赞同球场上的冲动行为。但对于特里斯坦——他应该搞清楚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心态是怎样的,萨瓦迪卡不是我们的语言,我的语言是“不服就干”,谢谢。

有幸在金三角待过一年多,泰国、老挝、缅甸都去过。

所以,我来答一点。

补充说明:文中出现的东南亚仅限我自己去过的三个国家,其他国家不熟悉不做扩充。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阅读,加一个关键字目录,谢谢大家的点赞~
1、水果便宜 2、包裙笼基 3、缅甸槟榔 4、缅甸护肤
5、男女关系 6、通用货币 7、泼水准备 8、啤酒本命
9、避让和尚 10、讲价省钱 11、避坑国人 12、中国制造
13、人妖属性 14、赌场传闻 15、男足传说 16、武器售卖
17、国人卖拐 18、英语难题 19、考入台湾 20、宝藏传闻
21、禁毒水货 22、领土历史 23、汇率知识 24、男女失衡
25、华人黑户 26、国党残部 27、缅甸翡翠 28、越南商人

我买过最便宜的就是龙眼、山竹之类的,如果是当地村民挑着出来卖,10泰铢一大串,不用称重。榴莲、菠萝蜜,如果看到路边有的话,可以自己摘,一般当地人很友善,不会把你当贼打的。

重要说明:这里我本意是当做说明东南亚人淳朴的一个侧面写照,没有提倡大家去偷啊!水果去当地各种农贸市场购买,也比国内便宜很多。对于造成的误解我真诚的道歉!保留原文,作为错误做法的反面案例!互相尊重,友善互助,才是与他人交际的首要法则。

感谢知友@浮沉的补充:第一段解释一下,因为我家就有很多果树,家人也很好客,因为私自采摘别人果树,这是偷吧,特别是高速公路旁的果树,人人都停车采摘,那我家将失去一部分经济来源,如果陌生客人很礼貌的询问,我们也很乐意当场分食,到家里坐会喝杯茶水,吃顿午饭,也很乐意接待,但是,奉劝很多果农以外的陌生人,手莫伸,生存不易。

补充: 有人评论说会被打?不存在的。

做好两件事情,基本上就不会有被打的可能。

如果有人看到,首先就礼貌的询问这个东西怎么吃?能不能吃?

然后,再说好吃,可不可以买点吃?

我第一次在一个老挝人家里看到山竹的果树,我就好奇是什么,礼貌的问了一下,结果主人热情的摘了一个让我尝尝。然后我说很好吃,而且夸主人的房子漂亮、礼佛虔诚(这两点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通用,不用想着夸人好,人家孩子好,他们好像不太在意那些)。结果,他还邀请我在他家吃饭。

在东南亚,如果有人主动邀请你去他家吃饭,千万不要拒绝。因为他们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邀请你那就是真心邀请你,不是什么客套。你要是拒绝不仅失去了一个朋友,还可能得罪了他。

这种服饰在老挝、泰国、缅甸都是传统服饰。尤其缅甸男的也会穿这种。嗯,尤其是里面几乎好像可以不穿内裤......(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东南亚很热,而且这种服饰有点厚,但是穿上走路会带风,不穿小内内的话,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你去东南亚看到有女性跑到旁边小树林,那就是去方便了。因为这种包裙很长,大部分都是直接往上卷。东南亚公厕几乎没有,所以,大家习以为常。不过,你要是盯着看,她们好像也不在乎。

如果看到有人一直突突突突突突的吐血红色的东西,不要奇怪,他们就喜欢这样。所以,在缅甸你要是看到路边有很多红色血迹,那就说明你离村子不远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吐血三升的既视感。他们简直把槟榔当水一样吃,据说提神,也不知道是不是类似一种廉价的毒品,有上瘾的性质?

我拿过试了一下,很凉爽,有点像薄荷的清凉,但是防晒效果么。看着他们男男女女的肤色,就知道没多大效果了。

不过,从三岁小孩到五六十的老奶奶她们都会抹,好像是一种原始护肤品之类的。

感谢知友@asan补充:涂脸上的叫特纳卡,裙子叫笼基,生槟榔是加了石灰,嚼多了牙齿会变黑~
感谢各位知友的提醒,我又确认了一下,白色的不是石灰粉,是贝壳粉,牡蛎壳磨成的粉末。缅甸民族服装的叫法、系法都有差异: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实际上是将一整块棉布围在腰上,向左折过去、再绕回中间掖入腰间是女性的穿法。直接在腹部打结是男性的穿法,男女的不同穿法是一点都乱不得的。

虽然东南亚大部分是男人地位比女人高,有些极端的地方,女人和中国封建社会差不多。但是,他们对待家庭和男女关系方面,有些超脱我们的理解。

经常是有点像换妻游戏一样,反正,我很传统,理解不能。。。

当然,也有很保守的,因人而异。但是,中国人在那边找第二家庭的很多。我就亲眼见过一个五六十的老头子,花30000泰铢(大概5000人民币)包养了一个16岁的老挝小姑娘。

他们父母收钱,然后这个小姑娘就是老头子在老挝这边的妻子了。负责照顾老头子饮食起居,生儿育女。如果老头子离开,她就可以改嫁。甚至,她可以直接拿老头子的钱,去泡另一个小白脸...

但是因为美金金额大,别人换汇率给你,你是很亏的。不过用来过签证可以给你省不少钱。

第一货币是美金,第二货币是泰铢。其他国家的货币,几乎没什么用处,一般就是入关的时候换一点,用来吃饭坐车,离开的话,就全部用掉吧,面值太低。

不知道什么鬼毛病,泼水节的时候,无论你在哪里(除了家里),走到哪都能被人突然袭击,泼你一脸,你还不能生气!因为这是他们的新年!

他们那边盛行一种带颜色的水球,打到身上,五颜六色,而且洗不掉!!!

所以,请做好心理准备再去玩。

泼水节的时候,男生可以光明正大上街揩油,因为她们真的不太在乎,别太过火就好。女生就要小心了,中国女孩子在那边很受欢迎的,如果不能接受这种玩法,最好找个人少的地方体验一下就好。

东南亚喝啤酒,简直是......比你想象的还要厉害。一个工资只有500块的人,几乎500块都用来喝酒了。不过,东南亚的啤酒也很有名。泰国的tiger啤酒(新加坡亚太酿酒厂产的,好多人纠结这个?。说明:Chang象啤、SINGHA是泰国本土最有名的啤酒品牌)、老挝的黑啤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另外,如果有人婚丧嫁娶,他们会连续几天蹦迪喝啤酒!!!通宵达旦!!!

而且,你可以免费去蹭吃蹭喝,他们真的很热情。如果你住在旁边的话,那就要好好忍受了,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子。

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不能不喝酒蹦迪~

东南亚很多都是佛教国家(也存在其他信仰,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和尚的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在东南亚,女人是不能直视和尚的。早上6点-8点会有和尚出来化缘,你会看到,一整条街上都是女人跪在地上,把食物放到一边,恭敬的让和尚取用。

女人既不能看,更不能碰和尚,好像是某种禁忌。

但是,他们那里的和尚很多都包养了三妻四妾,非常有钱。

而且,有些国家(比如老挝),想要当高官,年轻的时候,必须找个有名的寺庙出家当一段时间的和尚,才有资格。

另外,去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但是,千万不要触摸佛像,这是很大的忌讳。

如超市、7-11之类明码标价的场所之外。在整个东南亚吃穿住行,没有一个不能讲价的。

最重要的是罚款可以讲价!!!

包括不限于:租用交通工具违反了交通规则罚款(泰国是靠左行驶!)、签证过期需要交纳的罚款等等。

你都可以尝试去讲价,不管成不成,你都可以给自己省下一部分钱。

另外,请尽量遵守法规,随着中国发展,境外游的人数增长,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觉得中国人有钱。

所以,只要你落到他们手上,就会必然一定毫不留情的翻倍宰你!

其实,东南亚吃住行都不算贵,但是,中国人开的餐厅、旅馆是真的贵!

普遍比本地人和外国人开的要贵30%以上。我就不太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宰中国人?

大家在国外本来就是因为沟通方便才会去优先照顾中国人生意,结果,却造成这种价格虚高的畸形情况!

所以,会一点点英语,或者当地语言绝对可以帮你省钱!

补充:有很多知友评论说,是不是中国人就爱宰中国人,东南亚人就淳朴?

我的看法是,国人坑国人和东南亚人相对淳朴,其实不是一个人性善良的问题,只是一个单纯的利益问题。

对东南亚本地人而言,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他们和外国人(包括中国人)沟通是存在很大的障碍的。不能沟通或者说沟通成本太高成功率太低(一点点英语加手语加计算器的说明,说半个小时,给你少了20块钱,你会觉得是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么?),他们的最优策略,自然是标价或者只有很小的议价空间。

对在东南亚的中国商人而言,中国这些年出境游人数和境外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是一个典型的人傻钱多。

没有什么语言障碍(直接说自己是华人华侨就可以轻松应对),而游客又属于一次性消费,即使出了问题,在异国他乡维权意识和维权手段都几乎等于零。

宰一刀,钱到手,美滋滋,一直宰,一直爽,还没人管。谁会拒绝呢?

即使有拒绝宰人的商人,也会因为“劣币驱除良币”的效应,最终淘汰出这个游戏。简单说,就是宰人的商人会拥有更高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他们能够快速的扩大经营,压缩不宰人的良心商人,最终让他们难以维持逼走他们。比如,最简单的方法炒高房租租金,就足以让普通商人无利可图。

就我亲眼所见的,老挝泰国边境的“泰国桥”商场,一个1㎡不到的玻璃柜台,被中国商人租下来卖手机。从最开始的200RMB不到一个月的租金,在一年之内,翻到200美金一个月。

抬高的租金成本最终谁买单?自然是一批批前仆后继的游客们。

民族服饰、丝巾围巾、民族工艺品、佛牌、各种茶叶、保健酒、甚至某些男士壮阳保健的,大部分都是中国过去的。一部分是义乌,一部分来自云南!

出国玩,最重要的体验当地特色的名族风情、异域文化,没必要花冤枉钱。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人妖为什么会在东南亚火起来。一部分是因为泰国古时候就有,但是更重要的是法国殖民东南亚的时候,很喜欢玩这种调调。

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就会选择走上这条有去无回的道路。

如果不想玩这种重口味的游戏的话,请尽量远离人妖。

他们为了赚钱有时候会主动拉你照相,要收钱的。甚至不介意让你摸几把,长得帅的甚至不要钱。

他们本质上仍然是男的,只不过因为人工注射雌性激素,乳房发育,皮肤女性化而已。

他们既可以说是文化和经济因素造成的畸形产物,也可以说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赚快钱的一条道路。

正常对待他们就可以了,不喜欢就要不靠近。

感谢知友@severlove补充:人妖不止35岁的,那是谣言,一般60 70没压力,纯粹因为自然老死,就算激素有影响也没有那么严重,是一种为了博取打赏而编造的谣言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毕竟人妖是一种商业化行为,就像我们国家的选秀节目,哭惨也是一种生存手段。所以,大家就把人妖当成一种特殊性服务者对待吧~

唉,男人很难抗拒两种诱惑,一种是逼良为娼,一种是助人从良。东南亚还要加一个“人妖的悲惨谎言”......


东南亚、南亚你能想到名字的国家都有赌场,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的。

当地人都很喜欢赌,但是,他们最多押注(我见过的)也就10000泰铢(2000RMB左右)。所以,这些赌场的经济支柱主要来源就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人!

赌场有多赚钱,从他们为赌客提供的VIP服务就可见一般。

我见过一个赌场接一个赌客,从泰国曼谷开始全程豪车保镖跟随,一路护送到金三角的赌场。然后,吃住行玩一条龙,什么都给最好的服务。顶级大厨做饭、星级酒店服务(虽然这个是个问号,因为我估计三星级都达不到)、各国顶级美女随便挑不限量陪玩(包括各种你能想到的服务)等等。

所以说赌场这个销金窟,真的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但是,有钱又可以为所欲为......

说到赌场,我就想起一个传闻。(以下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湄公河枪击案,发生在金三角,同时中国还拍了个电影。

在电影里面,大反派糯康好像是个小兵卒子,被中国联合东南亚国家部队砍瓜切菜一般就拿下来。

但事实上,人家是有几千人武装部队的黑道枭雄。当年,整个金三角(主要是老挝、缅甸)的不管合法还是非法的赌场都必须给他交保护费!

如果不交保护费,他就直接拿枪去抢。在缅甸因为他被迫破产的赌场不在少数。

但是,老挝有一个老板(华人)的赌场不愿意交保护费,还扬言说要和老挝国防军合作搞他。

结果,糯康就派人在湄公河上有预谋的绑架了赌场的一条船。当时,船上有三四十名赌客,全是中国人,并且有钱有权的都有。

糯康以此要挟赌场,要那个赌场老板给予300万美金的赎金。

通过谈判,最终,赌场老板为了保住那船人(如果他不这么做,就再也不会有中国人敢来这个赌场玩了!更何况,船上还有些敏感人物!),不得不给了600万美金,是赎金加他欠下的保护费——糯康就这么对外扬言的。

自此以后,赌场老板和糯康的梁子就结下了。

直到湄公河枪击案的发生。赌场老板当天就做了两件事:

一是马上联系了中国方面的人,表示愿意全力配合行动,提供有效信息。甚至提供所有中国军队在金三角的吃住问题。并负责联系其他缅甸的赌场,把一切糯康的行踪告诉中方。

二是马上带着所有亲信离开了赌场,返回国内老家避难。整个赌场只留下了几个小喽啰看守,几乎进入歇业状态。

之后,经过漫长的抓捕行动,直到糯康的同伙全部落网,赌场老板才又从中国飞回来,那已经是一年多以后了。

而且,这次抓捕行动中,中国部队还在赌场里面顺便抓了几个逃犯.......

所以说,糯康这种枭雄,除了国家机构之外,当年在金三角就是教父级别的人物,说要杀你全家就一个都不少的那种狠人。

感谢知友@鑫森的补充:多国联合部队是武警。

4月21日 再更

在一九九几年的时候,中国男足二队到东南亚做交流。

在老挝万象和老挝的国家队组织了一场友谊赛。

老挝国家队的配置大概和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差不多,都是一帮业余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因为爱好,偶尔组织练练球那种。没有教练、没有赞助、没有任何所谓职业体育的东西。

当时,这场比赛在万象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很多中国人,甚至华侨都去体育场打算声援中国队。

结果,踢到一半的时候,观看的人就少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也是从开始的加油声,变成了全程的嘘声。

中国队恼羞成怒,直接不踢球改踢人了。嗯,踢球不专业,踢人很在行。

场面一度失控,最终好好的友谊赛变成全武行。踢了半场不了了之。

后来,我问了好些看了比赛的人,比分如何,没一个愿意说的。

看来,不仅是输了,还被射成了筛子~

国内应该没有报道,这个故事也就只能留在东南亚做个传说了。

说明:我不是中国男足球迷,也不知道真假,就当我随便听来的吧。

东南亚国家的武器装备有很多是从中国采购的。但是,有很多国家很穷啊。

怎么办?中国就把军队淘汰下来的残次品,半卖半送的给了他们。

缅甸的佤邦,老挝的国防军,用的装备基本就是这种。

比如,买坦克,送一个连的制式装备。其实,这哪是什么武器,和玩具也差不多。

很多枪的准心、膛线、枪托等等,完全已经磨损到报废水平了。与其用来当枪使,不如当烧火棍使,威力更大点......

评论区有人说,没有人是傻子。我的观点是,你说得对。

政治里面没有傻子,只看有没有足够大的利益让人心甘情愿当傻子。

我不是军事迷啊,以下仅仅提供一下我知道的信息的可能猜测。

对中国而言:中国对东南亚、非洲的政策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一直都是用经济援助、军事援助等换取他们这些国家的支持,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这些年中国给东南亚国家免费建设了公路、桥梁、发电厂,甚至东盟运动会的体育馆。而军事武器方面,中国是没打算从他们那里赚钱的。确实是以较低的价格给他们。至于淘汰的武器,则是赠品,属于他们低价购买武器后的福利。同时避免美日等其他国家出售武器给他们。

对东南亚国家(以老挝说明)而言:

(1)东南亚国家不需要足够的军事力量,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国际性哭穷。每年中日韩和联合国,会因为贫穷、保护热带雨林等给予很多的经济援助。军事力量对他们而言,并不是首要的。即使他们想,中国也不会允许。

(2)老挝的军事力量也分中央军和地方军。在军事装备方面,中央军优于边境军优于地方军。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观察,很明显的差别。国家政府会不会让中央军用更好的装备,以钳制地方军?

(3)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贪腐问题十分严重。我恰好和老挝的大头兵以及一个县城的派出所所长都喝过啤酒。大头兵的工资大概是1000RMB不到,而派出所所长的则身价千万RMB。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穷。同时,这也纵容了地方政府利用国家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如这个派出所所长就垄断了他们县城的石油贸易和水泥贸易,每年纯利润就可达200万RMB。

如果,输送部分个人利益,换取他们获得部分残次品,你说他们的官员愿不愿意?

所以,这只不过是他们国家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

如果,你在东南亚碰到有人敌视中国人,那么他的祖上很可能被我们的前辈坑过。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有很多人偷渡过边境到东南亚来。主要是两件事,一个贩毒,一个是坑蒙拐骗当地的珍贵药材、林木。

现在价值几万几十万的红木,当年他们也就给了十来块钱,一车一车的偷渡回中国。

灵芝、石斛这些珍贵草药,就真的是当草买了的。据说最大的有人收到过脸那么大的灵芝,也不知道真假。

这种坑蒙拐骗一直持续到现在。当然,当地人也变聪明了,也知道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了。

我在一个旅游点工作,一天能接触到少则三四百,多则上千人的外国游客。

所以,我碰到过的外国人也有十几二十万。但是,能够流畅的用英语沟通的屈指可数。

这些外国人包括:日本人、韩国人、俄罗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等等。

他们很多和我们这些英语学渣一样,最常用的就是“hi、thank you、byebye”三连。

我也曾问他们为啥不说英语,他们也是拒绝三连“难学、懒得学、用不着”!

嗯,所以,看来全世界真的喜欢把英语当做第一语言的没有我们教科书里面说的那么严重。

这让我明白了两件事:一是不会说外语也可以去很多国家玩,二是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母语,英语对他们来说也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

大家还是好好学好英语吧,说不定用得上,比如英国、美国,O(∩_∩)O哈哈~

台湾和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是互相免签的,而且,当地的华侨双语学校里面,成绩优秀的可以直接考到台湾去读书。

大概类似于我们的中考、高考,可以考到省市的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样子。

像这种去台湾读书的学生,以后还可以直接留在台湾工作,能不能拿到户籍之类的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反正免签,应该问题也不大。

关于这种宝藏,一般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国民党撤退的时候,有一部分部队带着宝藏退到东南亚,就把宝藏藏在了缅甸热带雨林深处;二是日本二战失败的时候,一部分部队把从中国和东南亚搜刮的宝藏藏在了缅甸。

事实上,缅甸当地人表示从来没听过这种传说。如果真的有这种所谓的宝藏,也肯定早就被缅甸的将军们挖地三尺,找出来了。

在缅甸有钱就有枪,有枪就有权,有权就能有更大的地盘更多的财富。没有人会拒绝这种诱惑,所以,他们听了也不信。

虽然,东南亚所有国家都宣称自己响应国际号召,已经大力开展禁毒斗争。

事实上,在缅甸和老挝山区里面,仍然有很多村民在成规模的种植罂粟。当地军方一般都有参与其中。

更不用说,各种娱乐色情场所、赌场之类的地方,毒品的泛滥了。

而中国,那是真正的禁毒没商量。

有一次我从缅甸回国,从西双版纳入境。光是从西双版纳到昆明这一段路,一晚上我们被停车检查了五次!每次都是全副武装的缉毒警!

那次途中,在第二次停车检查的时候,有一个中年男人,回答询问的时候,迟疑了一下,就被当场扣押讯问。然后我们整车人跟着倒霉,所有人所有行李全部打开重新检查一遍。

这还不算完,那个人被讯问了两个小时,我们全车人就在黑夜的寒风里,等了两个小时!

最终,那个大叔还是没能通过,被缉毒警直接拘留了。我们才又能重新上路。

即使,被抓了一个人,后面几次检查仍然和第一次检查一样严格。

所有东西都要过安检,行李箱都要打开检查!

即使是这样的禁毒力度,我们居然还能看到明星吸毒的各种新闻,真的是让我觉得寒心。

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他们吸的毒品里面,浸染了多少边境缉毒警的鲜血!!!

这一点,其实和韩国的申遗、日本的更改历史教科书差不多吧。不过,整体上东南亚国家的这种做法,颇有点虽然我现在很穷,但是我祖上也曾经发达过的意味。

不过,中国现在网上也有很多说,中国什么都厉害,什么都有,五千年历史才是个起步价之类的。

嗯,这种类似的国家意识形态,我只能说,大家都在努力做吧。

中国做的还挺好的,大概。

4月22日,再更

评论区有人说我不懂汇率,那我就来说两句。

汇率会影响你用人民币兑换外币的直接数目,按照收益从高到低的途径有这些。

专做汇率生意的蛇头>边境边民换币>旅行团导游>中国国内银行兑换>国外ATM机取现>国外银行或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人工换币点

(1)专做汇率生意的蛇头。指的是大规模利用低买高卖方式,用汇率波动来赚钱的土豪们。他们给的兑换比例是最高的,普遍比银行实时汇率高。但是他们只接大额的兑换,比如最低几十万到上百万泰铢的兑换。我用过最高的汇率,比当时银行汇率高了5个点。比如说现在泰铢汇率是4.7的样子,我可以在他们那里换到5.2,换的量越大,议价能力越强。

(2)边境边民换币。一般所有的出境口都有边民做换币交易的。他们是属于蛇头的下线,小额度的换币直接在他们那里就可以搞定。他们的汇率会比银行实时汇率高1-2个点。而且,如果你是在同一个关口进出的话,你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到时候没用掉的外币回国之后,可以找他们按照当时汇率再换回来。这种方式只有陆路出入关才可以。

(3)导游换币。如果报的旅游团出国,那么你也可以找导游换币。他们给的汇率会比银行实时汇率高一点点,大概0.5个点,甚至会和银行实时汇率一样。最大的好处是方便,什么时候想起来了都可以换。

以上三种换币人员加上游客这种换币者就是一条完整的民间换币产业链。

(4)国内银行换币。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不用担心假币。不需要手续费,但是完全跟着国际的汇率走,不划算。有人说回来再换给银行,嗯,想都别想,汇率差价太高,亏死。

(5)国外ATM机取现。这种方式,只要写有银联标志的ATM机,可以直接拿有银联标志的国内银行卡直接取现。汇率也是实时汇率折算。但是,要收取手续费。两种,一种是按次收取,不限额度;一种是按比例收取。我也见过把这两种结合起来的。具体手续费用请按照ATM机操作时候的具体提示。每个国家不同银行的ATM机都不一样。至于怎么找ATM机,推荐谷歌地图。

(6)各种第三方人工兑换点。这是最坑的,他们的汇率甚至比实时汇率还低,而且手续费比ATM机还贵。这个一般不要去使用。

现在还有第七种方式了,那就是支付宝、微信这些可以海外直接扫码支付了。但是汇率应该也是按照实时汇率走。

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穷游的话,优先推荐边民兑换。

东南亚的男女比例大概有1:3-1:4的程度。

参考:(这应该是2005年数据,2018年统计数据总人口是6918,3173)

【网上查到的资料仅供参考】泰国的女人约为3330万人,男人约为3210万人,全泰国共计是6540万人。看似男女比例几乎是1:1,但3210万男人当中,其实是包括了人妖、同性恋1060万人,50岁以上的750万人,20岁以下的是650万人,残疾人100万人,吸毒、坐牢者120万人。除去了上面这些人群之外,全国剩下的21-49岁的男人只有530万人,这些男人中还包括有和尚。而泰国21-49岁的女人却高达1930万人。

男:女=530:1930=1:3.6

虽然,东南亚国家男女失衡,但是他们国家普遍不喜欢中国人娶/嫁本地人。

中国人娶/嫁东南亚的人,是可以很容易把他们的另一半改成中国国籍的。

但是,东南亚人娶/嫁中国人,则需要结婚5-10年才能更改户籍到东南亚。

其实,挺好理解的。本地人太少,如果放宽限制,中国人啥也不干,就通过通婚就直接把他们的国家变成中国的附属国了。

东南亚、南亚历史上的多次排华浪潮,这种担忧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东南亚本身的黑户,是因为贫穷、饥饿、战乱(主要是缅甸)等因素,造成人口穿越边境到邻国形成的。

华人的黑户,则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内战时,从云南逃难过来的居多。

中国后来实行户籍登记制度的时候,这些华人有一部分想要回老家作登记,重新成为中国人。但是,因为这种需求的存在,结果导致户籍登记变得有利可图。

早在二三十年前,华人想回去登记,需要最少五六百,最多上千的费用,才能拿到户籍。

而现在,据说某些地方已经炒到十万一个的价格了。所以,这些贫穷的华人们,只能留在东南亚各国当了黑户。

不过,他们也在努力让自己的后代,通过与中国人结婚的方式,重返中国。

美斯乐就在泰国和老挝的边境上,属于泰国北部的山区。

据说美斯乐名字的由来是“美死了”的谐音。

我去美斯乐玩的时候,有幸碰到了当年93师里的一个老爷爷。那时这个老爷爷已经93岁,但是精神还不错,就是耳朵听不清,说话也不太清楚了。

他当时在晒太阳,听到我们是中国人就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其实就是前面店铺后面居住的形式)他们家的正厅里,挂了一副毛主席的画像,这让我印象很深。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国民党。

我们问起当年他们来到美斯乐的经历,老爷爷也不避讳,直言他们当年是又穷又苦,真的是除了手里拿的没几颗子弹的枪,就一无所有了。

他们当过雇佣军,帮缅甸打过仗,帮泰国打过仗,帮毒贩贩过毒,自己还种过漫山遍野的罂粟。做这一切,只不过是想活下去而已。

他们不受待见,谁都觉得他们是危险分子。虽然他们在国内打不过共产党,当了败军之将。但是金三角这些国家的小股部队,还没有一个能打过他们的。

后来,就是和泰国达成一个协议,帮他们打了泰国北部的游击队,就获得了在泰国的永久居住权。反正回不去了,他们就在泰国定居了下来,繁衍生息。

台湾后来还援助过他们,蒋经国和马英九去泰国访问的时候,都去了美斯乐看望他们。

他们现在漫山遍野种的不是罂粟花,而是台湾给他们的高山茶。

想来也是奇怪,他们想回国回不去,蒋介石当年让他们去台湾,他们也不想去,结果就这样在离中国这么近的地方,自力更生的建了个中国村。

其实,村子里年轻人不太多,大部分都去了曼谷、清迈发展。他们的主要选择就是给中国团当导游,毕竟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

嗯,另外,他们的高山茶不错,感兴趣的可以去尝尝。

感谢知友@火火哥的补充: 關於第26點我要補充一下,並不是當初他們不想撤到台灣,而是他們部分人被蔣授意留下來(為了留作據點),但對外說是自願留下。後來當台灣本土政治環境改變之後,他們就去不了台灣了,說來我也是同情那些人。

4月23日 再更

大多数去东南亚旅游的人,都知道缅甸产翡翠,而且是最好的翡翠。

可是,你们在缅甸买的翡翠其实和在中国任何玉石城买翡翠,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买到真正好翡翠的概率和买彩票中奖差不了多少。

而且,早在很多年前,东南亚地区的翡翠基本就已经是中国制造。

他们把缅甸的一般或者劣质的翡翠运回国内(基本上是广州),进行再加工,造假。再回流回东南亚进行销售。

所以,并不会因为你离翡翠产地更近,而提高中奖率。除非你是专业人士,否则还是请注意理性消费。

中国商人最早去东南亚的时候,都是通过偷渡边境,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点依靠勤劳致富的。

但是,中国商人的互相内斗,也在早期的奋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能想到的,半夜街头互相刀头染血的干架,以及杀人不行就直接放火烧家的戏码都曾经真实的上演过。不过,这种黑帮性质的商人,后来都逐渐洗白了。

直到现在,东南亚有名的旅游景点附近,你仍然可能看到部分中国商家因为卖一样的东西,而互相拆台,当街骂架的现象。

而越南人经商则走了另一条路子,他们走到哪里都是抱团取暖。卖一样的商品,可以压低进货价,售卖的价格几乎都是一样;居住也尽量在一起,有事情一个人喊一声,马上就冒出来一堆衣衫不整的越南仔。

以前,我看到一次,有个顾客买金饰(越南人很多干这个)和越南店主吵起来了,于是叫了一帮人,气势汹汹的威胁店主。结果,没过一会,楼上楼下很多越南人店都不开了,乌泱泱出来一大片把他们包围了。当时看上去,莫名喜感。

越南人的拼狠和团结在东南亚很有名,就像中国人的勤劳和内斗同样有名。


就写到这里算完结吧,本来打算写到30的,不过已经有点太长了,谢谢大家看完,以上......

说明:我写的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我既没说自己是专业的,也没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有不对不详细的地方,欢迎指正和补充,我会把你的评论置顶并点赞,同时在文中做补充说明。

如果只是单纯的说“不对啊、假的吧、胡说八道”之类没营养的,朋友,对不起浪费了你的时间了,请点击右上角关闭,谢谢~


4月30日06:43:16

过1K赞了,你们厉害了~那么我只好再发个撒狗粮的故事做福利,感谢一下了~

有没有可能自己这一辈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然后到了年纪就将就着找一个凑合着过后半辈子?

破3K赞了......送一个之前写的一个赌场里的小姐姐的故事。

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破5k赞了,送两个故事,一个好玩的,一个鬼故事,请自取= ̄ω ̄=

抽烟真的会让人皮肤变差吗?有什么特别恐怖,听了背后凉飕飕的鬼故事?

当然不会后悔。

马来西亚将新加坡踢出去的原因,是因为新加坡的华人数量太大了。如果新加坡仍然在马来西亚联邦,那么,马来人相对华人来说,没有数量上的优势;1957年,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合新加坡、沙捞越、沙巴等前英殖民地,成立马来西亚联邦。此时的华人,因为新加坡的加入,占整个马来西亚联邦近一半人口。和马来土著普遍很穷、教育水平又低相比,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聚居在大城市,重教育,重商主义,所以普遍比马来土著有钱。这样一来,华人有可能夺得马来西亚的执政权。

正是因为如此,2年后(1965年),马来西亚联邦议会宣布将新加坡踢出联邦,表示我不要你了。搞笑不?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中央政权都是反对地方政府搞独立和分裂的,而马来西亚联邦居然主动将新加坡这么一大块肥肉踢出去,闻所未闻。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因为马六甲海峡是东亚去大西洋、中东和欧洲的咽喉水道,被誉为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当然,二战以后,英国国力大幅下降,在美苏的号召和战后独立浪潮的逼迫下,英国不得不给前英殖民地独立地位。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取得独立。

听到自己被马来当局踢出联邦之后,李光耀和新加坡人民感到非常沮丧,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突然被母亲给抛弃了。李光耀听到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后,说:“我从来没有这么悲伤过。”

而现在呢?新加坡被踢出去了以后,马来人完全控制了马来西亚的执政权,导致华人在很多方面被排挤,比如华人开公司,必须招聘马来人;华人要接受中文教育,只能在华人创办的私立学校上学。但马来西亚不承认华人创办的私立学校文凭,拿私立学校毕业证的华人,可能接受的教育更先进,但无法进入马来西亚政界。

哪怕考个驾照,都是马来土著优先。华人被宪法公然歧视,享受不平等待遇。当然,马来政府也有一套说辞,他们说华人有钱,受教育水平高,国家的政策自然需要倾向更穷困的土著,这天经地义。

就是这样,丧失了执政权可能的第二种族大马华人,被大马当局公然进行种族歧视,但也无可奈何。因为现在的大马华人,连进入政界的通道都被堵死了。大马华人想进入政界,就只能从小在公立学校上中小学,否则不能考公立大学。没有公立大学的文凭,大马华人就不能考公职。不仅不能当公务员,国立医院、学校等政府机构的公职,也不能考。但大马华人是永远不可能放弃华文教育的,因为这是保持民族性、避免被同化的关键举措。哪怕新加坡有一段时间放弃了华文教育,大马华人也仍然坚贞不渝的搞华文教育。

所以,现在的大马华人,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送孩子去新加坡留学和工作了。当然,也有不少大马华人选择创业、进入华企或去海外工作,目前有很多大马华人在中国大陆工作。大马华人的双语能力(英语+汉语)还是很强的。

所以,对于马来西亚联邦的马来人,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将新加坡踢出马来西亚联邦,都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现在的马来西亚并不弱,虽然不如新加坡富有,但也不穷。马来西亚也能生产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三星和佳能在马来西亚有工厂生产手机和数码相机。而且,马来西亚还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比如proton、myvi之类的,虽然在国际上没什么名气,但好歹人家也是有汽车工业的,占据了马来西亚不小的市场份额。马来西亚毕竟只有三千多万人口,能做到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

四小虎之一的马来西亚,城市化率是远高于中国大陆的。首都吉隆坡,也是一座发展得非常好的城市。吉隆坡180万人口,有65.4万华人,占比高达36.4%,仅次于马来土著的40.4%。(马来土著包括马来人和原住民)而整个马来西亚联邦现在有3170万人,华人目前只有664万,占比总人口比例只有21%。

另外,被踢出去的新加坡,虽然很富有,却是三战之地,和平时期问题不大,万一风云突变,新加坡就会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新加坡凭自己的能力,必然是守不住的,所以,新加坡只能军事上依附列强,政治外交上则左右逢源。

新加坡严重缺乏淡水,每年需要向马来西亚购买大量的淡水。淡水是新加坡的生命之水,没有水,新加坡很快就会成为空城。所以,现在的新加坡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其每吨净化成本高达8元人民币之多,但也算是全球淡水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了。为了不被马来西亚卡住脖子,新加坡政府别无选择,不得不大力发展海水净化产业,以防万一。

所以,新加坡并不安全,融入马来西亚联邦,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加入联邦,就能获得水资源保障,打起仗来,还可以往马来半岛上逃命。和平时期,新加坡人也可以将产业发展到马来西亚其它地区,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

对于马来人来说,如果新加坡还在马来西亚联邦,一个占近40%的族群,马来人推行任何有利于马来人、不利于华人的政策,都会举步维艰,这是必然的。

还有一个关键中的关键。马来土著主体信伊斯兰教,华人表面上好像不信什么教,但实际上普遍信儒释道,或者称华教。这两个信仰之间虽然不如伊斯兰和基督教那么对立,但显然也不是一路人。你看,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这么久,那些留在马来西亚联邦的华人群体,几十年来改信YSL了没有?

华教就是儒家为体,道家和大乘佛教为辅,以中文和中华文化为载体综合起来的信仰体系。无华教,不华人。举个例子,大家好理解。比如华人有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传统,有很强的耻辱感,这源于儒家。历朝历代重礼仪,也源于儒家。海外华人回国,第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源于儒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不祭祖。另外,华人民间普遍信鬼神,讲因果报应,这其实是佛家的东西。

华人上千年以来,一直都是信华教的。华人社会,就算是改朝换代没了法律体系,都可以在这套信仰建立的社会秩序下正常运转。今天,华人十几亿,大家秩序井然的共生了二十个世纪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一民族,因为华教,我们受益匪浅。

伊斯兰教的传教能力特别强,但只要一到了华教的地盘,就走不动了。比如越南、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朝鲜半岛等地区,就是如此。华人之所以是华人,就是坚守华教的信仰不动摇。

当我叫他们戴口罩时

他们不戴


我打开微信

一群人问我疫情怎么样了

需要口罩我可以帮你弄到。


当我周围的马来人同学老师都在说

中国是因为不相信上帝

所以遭到报应疫情情才会在中国发生的时候


我打开微信

里面都是转发疫情需要注意的事项

怎么在疫情期间保护好自己


当马来人说

要用华人的血来染红他们的剑时


一位姓黄的中国人挺身而出

我强调一遍ho~

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反对针对特定族裔的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

反对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严重暴力事件


当马来人叫我滚回中国回唐山的时候


一位姓黄的中老年人

在一带一路的峰会上面说

我在这里重审

不管走到哪里

不管延续多少代

海外的华人华侨

中国永远是你们的娘家

让我爱你们好吗

(这一年的中秋我爸笑得很灿烂很久没那么灿烂了)


当马来人强制性关闭了期间华校

当马来人天天恐吓华人要把其他华校给关了

当马来人不接受华校文凭的时候


一位家中上有瘫痪老父下有孙子的忠义人士

花了4年的时间走遍了马来西亚的华校并给予他们捐款

并且说我不后悔这期间我不回去

毕竟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当时他说20万已经到账了(超帅的)


当马来人在以巴冲突的时候把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同胞时


我在知乎的这个问题下回答你

答案肯定是中国籍华人

毫无疑问

问心无愧

人无根何异于猪狗

人无源何异于草木

希望你接受这个回答

谢谢

大家用不用人民币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不用美元。


------------------------

随手抖机灵得了这么多赞,充分证明了:

情意千斤,不敌胸前二两。

认真作答,不如机灵一抖。

马来西亚王室的一个小公主,因为摆臭脸火出圈了。





不同于英国、泰国和中东王室那么举世皆知,大马王室一直显得格外低调神秘。


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马来西亚九个王室并存,不争不抢,轮流当国王,特别和谐有序。


这次让马来西亚意外进入国际视野的,竟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霹雳州国王的小女儿在兴风作浪。





这个有点傲娇的小公主,叫Raja Nazira Safya,她经常在出席活动时,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又可爱又生无可恋的神态,被人称为“厌世萌”





Safya长得很讨喜,浓眉大眼长睫毛,精致得像个橱窗里的布娃娃。





然而表面上,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金枝玉叶,可实际,她体内被封印着一个被逼上班的社畜魂





生在帝王家,Safya从小不得不参加许多礼仪繁冗复杂的活动,但她还学不会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全都写在脸上了。


闷闷不乐的样子,鲜活阐释了什么叫“上班如上坟”





一副煲剧到凌晨三点,突然发现天亮还要挤地铁去公司的绝望脸。





夹在老板和客户中间左右为难,心里飘过了一万句脏话的弹幕。





被新来的实习生蠢到想引咎辞职,但默念三百遍大悲咒后还是和蔼慈祥地教做人了。





部门团建合影,忍着浪费了一个美好周末的怨气,勉为其难地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Safya这种不高兴还得配合演出的真实经历,大概只有英国的乔治小王子有得一拼了。







但同时,Safya也戳中了许多上班族的肺管子——小公主有人宠就是能为所欲为。


说实话,尽管现在很多人都自称是野生在逃公主,但在老板面前不过是只瑟瑟发抖的小白兔。


Safya就不一样了,不管见谁,不爽了就要摆臭脸


走路风风火火的,不太讲究淑女样,只想尽早结束一场觥筹交错的宴会。





一个人坐椅子上,鞋也不穿了,脸上只剩两个大写的字:好烦。





有时也会被批评坐没坐相,就瞪着圆溜溜的眼珠子质问,本公主还是个小孩子诶,想怎样啦!





但她并非不会察言观色,在严肃的场合,该收敛就收敛




在成人世界里,尤其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形象的王室中,Safya难得的保持了一个孩子的童真和烂漫


小公主其实还有个大三岁的哥哥,叫Raja Azlan Muzzaffar Shah,是霹雳州苏丹王室的第三顺位继承人。





相比妹妹的有恃无恐,Shah在人前人后则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从小就有大将之风,言行举止都被训练得格外优雅得体。





但正如当年活泼有趣的戴安娜王妃像一颗石头,打破了英国王室一潭沉闷的死水,Safya被纵容的情绪,更鲜活、更灵动,自然也更得大家欢心。


庭院深深,不需要时刻戴着面具,做个自由自在的人,难能可贵。





不过,这兄妹俩身份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王后Tuanku Zara Salim也在根据他们的性格因材施教。


其实,他们都各自继承了妈妈的优点。


Salim王后是名学霸,以一级荣誉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婚前是一名化学工程师,拥有自己的石油及天然气顾问公司。





而且热爱运动,是一名体育健将,曾担任过霹雳州游泳队的代表。





Safya长得像母亲,样貌清丽,同时又拥有她活泼开朗的特点。





而哥哥Shah的性格更偏向于妈妈在职场上的凌厉果断,骨子里有种稳操胜券的淡定和从容。


可无论是臭脸小公主还是老成小王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人成才,才是最重要的呀!


平台注册入口